Pfifferling 中文為雞油菌,現在是產季,顏色黃澄澄的非常討喜。雖然他有著可愛的顏色,但味道卻是非常粗獷,有著想要立刻去野外紮營打獵的衝動哈哈哈。雞油菌價格一直都不是平民路線,因為他在歐洲也是當季才會有限定美食,難得看到有在打折,買了一小袋(如圖量一歐元),打算就跟著大蒜清炒享受大自然的原味。
Wurzelpetersilie,在台灣知名度不高,我私自翻譯為歐芹根,是常見的歐芹的根部。
由於長相跟防風草根很像,因此被我誤會了很久。對我們來說長得像老老的醜醜白蘿蔔,在這邊通常是拿來熬高湯用,也可以切絲生食。Wurzelpetersilie 雖然貌不驚人,但是味道卻非常驚人。而且營養價值高,有豐富的維他命b,鐵質與鈣質。
我拿來塞在烤雞裡面一起烤,烤了許久拿出來還是非常清脆。吃起來有淡淡的芹菜味,甜度非常高(如荸薺般的甜度),因此我覺得下次拿來做沙拉或許是個更好的主意。
現在並非Wurzelpetersilie的產季,因此價格也不算太漂亮,如圖中五根大約台幣60塊。
回家把胖豆子打開來看,發現原來胖豆子就是我們常吃的蠶豆!有趣的是,根據我的德文食材百科全書的說明,胖豆子又名Saubohne(母豬豆),Puffbohne(泡芙豆),Pferdebohne(馬豆),不知道這些奇奇怪怪的別名是哪裡來的?
黃色四季豆德文就是gelbe Bohnen,就是黃色豆子,有意思的是,黃色四季豆又有Wachsbohne或Butterbohne的別稱,Butterbohne是可愛的奶油豆的意思,但Wachsbohne卻是耳屎豆的意思哈哈哈哈哈哈哈,被書上這麼一說,覺得這些黃澄澄的豆子遠看似乎還真的有點像耳屎呢!!!
德國這邊怎麼吃蠶豆呢,書上建議吃法是跟燻肉一起燉來吃,而耳屎豆則是清燙當配菜或者冷藏了當沙拉。我則把耳屎豆拿來跟雞翅一起烤,塗上一點中式的醬汁,吃起來嫩脆,豆腥味並不重,我個人很喜歡。